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赤柯山 (8.27)



昨晚南瑪都颱風外圍環流帶來傾盆大雨,幾乎動搖了大夥兒為學攝影出遊
的計畫,後來決定"拍不到好照片 就好好玩",什麼天氣也就無妨了。
清晨五點,天還是暗的,我用 快門 在 黃鐘花 上敲了一記清脆的 "晨鐘",
為充實的一天揭開序幕。

沒有朝陽,也就沒有美麗的晨景可拍,很快地就到了赤柯山。
爬到山腰,看對面的中央山脈摺疊著尚未收起的白雲,彷彿跟縱谷裡
小小的房子一樣,過著寧靜的日常生活。


下午有活動,想必會有許多人車,大家相互提醒著要快些上山,但一看到可以停車的位置,又忍不住停下來欣賞一下風景。才一會兒的工夫,雲就散了大半,大地像是在逐漸醒來。

看到金針花地毯般鋪得滿山滿谷的時候,哇~的讚嘆聲未落,
天空就飄下了細雨,背景上蛛絲般的細線,就是雨絲。


雨越下越大,摘金針的人穿著雨衣照樣工作,
希望工資是"論重計酬",帶著雨水的金針應該比較重吧,這樣想,或許可以稍稍減輕一點 他們在工作而我們在玩 的不安。

採收的人是怎麼畫分區塊的不得而知,但調和的色塊 拼布一樣美麗著山景,讓人有著可鋪可蓋似的親切。


用陽光拍出燦爛金針花的期待,被雨打亂,不免小小失望,
但是看到一朵朵花昂昂然迎向天空的飽滿姿態,心情又振奮起來,
天氣是天氣,朝氣是朝氣,無論甚麼樣的日子,都要精精神神地過才是。


曾在電視節目中聽蔡康永問~
如果一朵花開在深山裡,沒有任何人知道,這朵花算開放過嗎?
年齡越長,越羨慕能這麼 理所當然地以自我為中心 的思考方式。


"加蜜園"是間樸拙的餐廳,木屋木桌木椅...能木的就木...
人工製品如此方便的年代,能保有這樣古樸的風味,真不容易。
園主頗重自然生態,種了好些有意思的作物,屋前一區長莖的金針花是觀賞用的品種。

複瓣木芙蓉 碗大的白花、紅花 綴了一樹 我忘了拍
卻被樹下的這朵顏色暗紅得像姬百合的金針花吸引,花瓣精緻的捲曲、色澤漸層的渲染、
晶亮的雨珠、厚實的生命力...美啊......
結果,園主告訴我:這個品種的毒性比較強。

後院的瓜棚垂掛著漂亮的瓠瓜,沒入鏡的還有絲瓜、苦瓜,
我在棚下跟瓜話了會兒家常,雨珠滴滴答答的從 這裏 那裏 落下,
彷彿這一棚架蔓藤 枯的 榮的 葉,就為了過濾出潔淨清涼。

生態池裡的荷花靜靜綻放
她昂首彷彿迎接,雨滴是久違的老友;
我低頭捕捉漣漪,漣漪是雨滴落下的足跡。

不曾聽雨歌樓,也不曾聽雨客舟,
這寧靜一角,離枝的金針花仍守著"一日美麗"的盟約
玻璃窗泛著水霧,淡淡的迷濛 讓我想坐下來 傾聽。
相機焦點在雨珠,雨珠就清楚;在窗外,雨珠就模糊,就像人的心向,注意力在哪裡,哪裡就變得重要。

車窗的隔熱貼紙,用眼睛看沒甚麼影響,照出來的照片卻差很多。




滿山遍野的金針花,燦爛如灑落耀眼陽光

很難想像,每朵花,只能開放一天。

下山不是往回走,而是繼續向前行,所以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
單向環山的動線解決了路窄會車不易的問題,到了山下兩條線匯合,再用單點上山、雙點下山的方式管制,看得出規畫的用心。


地平線上幾塊巨石彷彿來自外星
史蒂芬金 可以從這個角度用鏡頭帶領帶著恐懼又好奇的視線慢慢向前推、推、推進迷霧中的未知......
開展一個神祕的故事。




採金針女子的身影在花海中慢慢飄移,手俐落地選、摘、收入身後的背袋
穿梭的姿態 如畫家揮著彩筆 跟隨心中湧動的創意。


午餐在山下"蔗工的厝",台9線258公里處的客家餐廳,還在整理中,連名片都還沒印,屋外一朵大大的桐花當招牌、燈罩是經過乾燥處理的葫蘆瓜、門把是兩小段台糖小火車的鐵軌、屋頂用客家花布包飾的木條鑲邊......處處可見別緻的用心。
菜,是客家菜,桐花招牌已經 "註明出處",
經過老闆細心解說,比印象中的客家菜更有在地特色、更美味。
"飯桶"可不是罵人,是真真實實裝著香噴噴白米飯的木桶
柔軟的布 保溫著陽光曝曬過的香甜,
也保溫著沒有電鍋的年代的記憶。


回程走193支線,享受鄉間小徑的氣息
豐沛的水氣棉花般團團堆在山頂、聚在天空,
山上盼不到陽光可以拍照,回程用亮麗的白雲全補給了我們
我順著車身在彎彎曲曲的小路晃來晃去,相機也邊晃邊喀擦地帶回來好多蓬鬆的美麗。
 
                


回到花蓮,捨不得陽光的明亮,又到海邊去拍颱風帶來的大浪......
傍晚五點,晃了一天的我特別回到出發時相同的位置,按下心中的"暮鼓",
即使知道 ~ 用「年」刻舟地球的公轉,地球也不會再回到原點。

生命如果是一本書
今天,是有彩色插圖的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