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草地上的煙火


蕗蕎的花開在草叢裡,像瞬間綻開的煙火,還留著劃過天際的拋物線...
米粒般小小的花朵,要細看才欣賞得到半透明的花瓣、優美的弧度 張吐出迸放的生命力,
精緻又華美。

若不是你特別牽著我走進草叢,從路旁經過,絕不會發現。
謝謝你
總是遠遠含笑佇足,給我足夠的空間自在徜徉
走近時,不是適時的照顧陪伴,就是指給我看 粗心錯過的 美麗。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木雕

初冬,天氣微陰的週日,悠閒的腳步,拜訪駐守太魯閣"同禮步道"的木雕大師
樹身
一件件有趣的作品,展示在寬闊的天地間
一聲聲讚嘆,迴盪在俯首的心田

漣漪


數十年光陰
只為記錄一個回眸

仰望
從生活的平靜中
彈出
仰望天空 承接隨緣

 
馬賽克
在掙脫拘囿與新拘囿間
拼貼時間的足跡

仿作
落葉在秋日微風中的
輕盈

穿透空間
穿透時間
在平行的宇宙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豐南

喜歡 豐南 這個地名。
唸著這兩個字的時候,腦中浮起了"豐饒的鄉境之南",彷彿某個安靜、自給自足的桃花源。這個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最南的社區像一塊群山環抱中的璞玉,用溫潤自然的光澤沁透著過客的心。


沿著23支線 綠得醉人的稻田一畦接一畦飛快掠過車窗
遠方教堂雅緻的紅屋頂 特別引人注目

路旁禮拜堂的黃色屋頂則鮮明醒目
如同信仰  發出召喚的方式或許不同   美麗則是一樣

第一站 參觀已經廢校的四維國小改建的 觀光休憩區,牆上的油漆彩繪記錄著曾經在這裡進行過的某個活動。

倒下的樹、海邊載回來的漂流木鋸鋸切切
就成了美麗的裝置藝術

窗框,是框不住創意的畫框,
樹枝,是向外探索著的窗花。





廚房裡有甚麼?我推開虛掩的木門...


備餐區隔間的牆上,用縱剖和橫切兩種方式利用校園裡倒下的樹木做裝飾,表現出木質與紋理的美。

樸拙的木製的長條板凳,用心裝飾過的吧檯,沒有桌子,不知是不是捧著食物吃,我坐在結實的椅子上,感受生活能貼近自然的親切。


茅草屋頂的民宿必須用木屑燃硫磺驅蟲,才能維持良好狀態

內部的裝潢全部天然材料加手工,
展現原住民純樸的風味和精巧的手工藝

成群飛舞 讓人眼花撩亂的弄蝶中
一隻藍色條紋的波琉璃紋花蜂 搧著黑色翅膀忙碌工作著

第二站 石厝
年輕的山驕傲地守著山下寧靜安詳的社區,放眼滿山滿谷盡是寧靜的綠意,彷彿笑待如夸父般飛奔追逐文明的腳步,疲累後終必的停歇。

導覽大哥對先民留下的梯田和引水灌溉的智慧 感到非常自豪
這裡的稻田由社區共同出資租下,請專人耕作
良好的水質生產出的稻米,創造了利潤也贏得好評。

白鷺鷥巡弋其間,彷彿大地的舞者,在振翅間輕揚起無聲的天籟

對面山腰是山下的社區的水源地,
水質純淨 更勝自來水公司供應的水。

第三站 活動中心

這裡是居民跳舞、運動、聚會的地方,乾淨寬敞,但不知能不能安置帳天席地,在篝火與歌聲中與祖靈相通的靈魂。

旁邊青綠的稻田間,一棟美麗的屋子,牆面是大理石拼貼,頗有特色。

童話故事中 "穿靴的貓" 為主人圈地虛張聲勢
現實生活裡  穿靴的農人,踏實地在田間工作

終站 養鴨人家

DIY 鹹鴨蛋是參與式的活動

清幽的竹林,有石塊鋪就的小徑和清澈的水蜿蜒其間,
鴨和養鴨的人都好幸福啊



黑竹緣椿象 指環般繞著竹子排了一圈 ,像驕傲的圓桌武士。
院子裡一顆很大的圓石頭,上面一個白色的圈圈,像是為今天的參觀畫了個圓滿的句點。
繞了一圈,開始有了稍稍熟悉的感覺,就得告辭,張曉風有篇文章叫 "問名",知道了名字、了解了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和故事,豐南 就對我們有了不同的意義。
溪裡側臉閉目傾聽著的石頭啊,請為我繼續傾聽滿山震天價響蟬鳴吧。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光 影 在嬉戲
枝 葉 在細語
風掠過 搖曳不羈的輕笑
雲飄過 落下吟遊的詩句


而我更想 傾聽
心 的聲音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赤柯山 (8.27)



昨晚南瑪都颱風外圍環流帶來傾盆大雨,幾乎動搖了大夥兒為學攝影出遊
的計畫,後來決定"拍不到好照片 就好好玩",什麼天氣也就無妨了。
清晨五點,天還是暗的,我用 快門 在 黃鐘花 上敲了一記清脆的 "晨鐘",
為充實的一天揭開序幕。

沒有朝陽,也就沒有美麗的晨景可拍,很快地就到了赤柯山。
爬到山腰,看對面的中央山脈摺疊著尚未收起的白雲,彷彿跟縱谷裡
小小的房子一樣,過著寧靜的日常生活。


下午有活動,想必會有許多人車,大家相互提醒著要快些上山,但一看到可以停車的位置,又忍不住停下來欣賞一下風景。才一會兒的工夫,雲就散了大半,大地像是在逐漸醒來。

看到金針花地毯般鋪得滿山滿谷的時候,哇~的讚嘆聲未落,
天空就飄下了細雨,背景上蛛絲般的細線,就是雨絲。


雨越下越大,摘金針的人穿著雨衣照樣工作,
希望工資是"論重計酬",帶著雨水的金針應該比較重吧,這樣想,或許可以稍稍減輕一點 他們在工作而我們在玩 的不安。

採收的人是怎麼畫分區塊的不得而知,但調和的色塊 拼布一樣美麗著山景,讓人有著可鋪可蓋似的親切。


用陽光拍出燦爛金針花的期待,被雨打亂,不免小小失望,
但是看到一朵朵花昂昂然迎向天空的飽滿姿態,心情又振奮起來,
天氣是天氣,朝氣是朝氣,無論甚麼樣的日子,都要精精神神地過才是。


曾在電視節目中聽蔡康永問~
如果一朵花開在深山裡,沒有任何人知道,這朵花算開放過嗎?
年齡越長,越羨慕能這麼 理所當然地以自我為中心 的思考方式。


"加蜜園"是間樸拙的餐廳,木屋木桌木椅...能木的就木...
人工製品如此方便的年代,能保有這樣古樸的風味,真不容易。
園主頗重自然生態,種了好些有意思的作物,屋前一區長莖的金針花是觀賞用的品種。

複瓣木芙蓉 碗大的白花、紅花 綴了一樹 我忘了拍
卻被樹下的這朵顏色暗紅得像姬百合的金針花吸引,花瓣精緻的捲曲、色澤漸層的渲染、
晶亮的雨珠、厚實的生命力...美啊......
結果,園主告訴我:這個品種的毒性比較強。

後院的瓜棚垂掛著漂亮的瓠瓜,沒入鏡的還有絲瓜、苦瓜,
我在棚下跟瓜話了會兒家常,雨珠滴滴答答的從 這裏 那裏 落下,
彷彿這一棚架蔓藤 枯的 榮的 葉,就為了過濾出潔淨清涼。

生態池裡的荷花靜靜綻放
她昂首彷彿迎接,雨滴是久違的老友;
我低頭捕捉漣漪,漣漪是雨滴落下的足跡。

不曾聽雨歌樓,也不曾聽雨客舟,
這寧靜一角,離枝的金針花仍守著"一日美麗"的盟約
玻璃窗泛著水霧,淡淡的迷濛 讓我想坐下來 傾聽。
相機焦點在雨珠,雨珠就清楚;在窗外,雨珠就模糊,就像人的心向,注意力在哪裡,哪裡就變得重要。

車窗的隔熱貼紙,用眼睛看沒甚麼影響,照出來的照片卻差很多。




滿山遍野的金針花,燦爛如灑落耀眼陽光

很難想像,每朵花,只能開放一天。

下山不是往回走,而是繼續向前行,所以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
單向環山的動線解決了路窄會車不易的問題,到了山下兩條線匯合,再用單點上山、雙點下山的方式管制,看得出規畫的用心。


地平線上幾塊巨石彷彿來自外星
史蒂芬金 可以從這個角度用鏡頭帶領帶著恐懼又好奇的視線慢慢向前推、推、推進迷霧中的未知......
開展一個神祕的故事。




採金針女子的身影在花海中慢慢飄移,手俐落地選、摘、收入身後的背袋
穿梭的姿態 如畫家揮著彩筆 跟隨心中湧動的創意。


午餐在山下"蔗工的厝",台9線258公里處的客家餐廳,還在整理中,連名片都還沒印,屋外一朵大大的桐花當招牌、燈罩是經過乾燥處理的葫蘆瓜、門把是兩小段台糖小火車的鐵軌、屋頂用客家花布包飾的木條鑲邊......處處可見別緻的用心。
菜,是客家菜,桐花招牌已經 "註明出處",
經過老闆細心解說,比印象中的客家菜更有在地特色、更美味。
"飯桶"可不是罵人,是真真實實裝著香噴噴白米飯的木桶
柔軟的布 保溫著陽光曝曬過的香甜,
也保溫著沒有電鍋的年代的記憶。


回程走193支線,享受鄉間小徑的氣息
豐沛的水氣棉花般團團堆在山頂、聚在天空,
山上盼不到陽光可以拍照,回程用亮麗的白雲全補給了我們
我順著車身在彎彎曲曲的小路晃來晃去,相機也邊晃邊喀擦地帶回來好多蓬鬆的美麗。
 
                


回到花蓮,捨不得陽光的明亮,又到海邊去拍颱風帶來的大浪......
傍晚五點,晃了一天的我特別回到出發時相同的位置,按下心中的"暮鼓",
即使知道 ~ 用「年」刻舟地球的公轉,地球也不會再回到原點。

生命如果是一本書
今天,是有彩色插圖的一頁。